用创新的技术,为客户提供高效、绿色的驱动解决方案和服务

以科技和创新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

公司新闻

地震数据处理解释(地震数据处理解释服务用途)

时间:2024-07-17

时移地震差异基于数值模拟的解释方法

1、造句:在水文地质测绘、勘探、现场试验和TEM地球物理勘探等工作基础上,建立三维含水结构模型,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水源地开发规模进行比选分析。解释:简称物探。根据地下各处岩石或矿产的物理性质的差异,用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探查地下矿产分布和地质构造。

2、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将监测点布点区域分为以注入井为中心的灌注中心区和灌注区外延区,中心区和外延区的划分主要依据灌注区储盖层孔隙度、渗透率等,以及数值模拟运移结果。在中心区内采用网格化布点方法,每个网格内布设一个监测点,根据实际工程情况选取合适的网格间距。

3、与油藏模拟器的挂接程序 要完成时移地震的动态解释,就必须和动态数据相结合进行一定意义的标定,这个过程一般而言是 通过与油藏动态工具相结合完成的。

4、图12是时移地震差异约束历史拟合后模型计算的2004年6月试验区Ⅰ油组4小层含油饱和度分布、图13为计算的Ⅰ油组4小层剩余油丰度空间分布图。

深地震反射剖面的数据采集和处理

因此,现代海洋地震勘探船上,大都将导航定位系统与震源和地震仪联接起来,而通过电子计算机来实现对其工作的配合和控制。

对比工作开始之前,首先要收集并分析工区的地质、测井及有关物探资料,了解野外 采集和室内处理的方法,做到心中有数。 (2)从主测线开始对比 在一个工区有多条地震剖面,应先从主测线开始对比,然后从主测线的反射层引到其 他测线上去。

图5-3-7 裂隙构造水地震勘探时间剖面 例3对含水层填图 利用反射地震勘探可以对用于灌溉的深含水层进行填图,图5-3-8是进行反射地震勘探获得的地震剖面。测区潜水面深约5m,激发点位于潜水面以上,在激发孔中加入水,可以改善记录质量。

针对南华北、周口、江汉等区域大,3个不同地质单元的构造跨度大、波场复杂、速度横向变化比较大的特点,开展地震处理技术攻关。 (一)处理难点分析及对策 处理难点分析 本书涉及的地震大剖面覆盖范围大,地质单元类型多,构造复杂。

图6-2-7(c)是对图6-2-7(b)作滤波处理的结果,即将正波数平面的数据乘以小数(如0.001),使下行波衰减约60 dB,负波数平面的上行波不受影响。

地震勘探资料处理

地震勘探资料处理的任务是对原始资料进行压制干扰,提高信噪比与分辨率,提取地震参数等处理工作,为解释工作提供地下结构的剖面和各种岩性参数。地震勘探资料处理技术方法很多,新方法发展也很快,本节只对常规的处理方法及进展情况进行介绍。 校正和叠加处理 水平叠加是目前地震勘探中最常用的勘探方法。

地震勘探资料的数字处理是指用计算机对野外采集的原始地震资料进行以压制干扰,提高信噪比和分辨率,消除各种地质假象和为岩性解释提取各种物性参数所做的一系列 处理。

这一问题可在自动剩余静校正中解决或直接对同相轴进行光滑处理。 (二)三维偏移归位处理 三维偏移归位处理概述 三维偏移归位是三维资料处理中的核心部分,它集中体现了三维勘探的优点。前述的二维偏移处理,只能使存在于二维(x,z)剖面内的反射同相轴归位,绕射波、回转波等收敛。

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以储油气地层为主要内容的特殊处理。通过特殊处理可以为地层的岩石性质、地层的孔隙发育情况等物理性质以及是否存在油气等提供更多的资料。

在海上地震勘探中,近道多次波是最难处理的相干噪音之一,特别是在浅层气的影响下,近道多次波更是难以压制。常规衰减近道多次波的技术是预测反褶积组合内切除,该技术简单有效,但在衰减多次波的同时,有效信号也被去掉了,破坏了道集的完整性,给后续处理带来一定的困扰。

垂直地震剖面资料的处理、解释

由图6-2-4原始的VSP记录可以看出,原始的VSP记录与地面地震记录是大不相同的,很难直接用来进行解释的,必须经过一定的处理。 零偏移距VSP资料的处理 零偏移距VSP资料的处理除了常规的与地面地震资料处理相同的内容(如频率分析和带通滤波、子波整形、真振幅恢复、反褶积等)以外,比较特殊的是上、下行波的分离。

零偏移距的VSP资料可用来进行地震地质层位的标定工作,精细处理后得到的上行波叠加剖面可以以桥式连接的方式与井资料对比,又可以与井旁地震道对比,从而标定地质层位乃至薄层的层位。(3)可识别多次波并确定其来源。

一般做法是切除大部分资料而只保留初至后约200ms范围内及边上的资料,然后沿时间方向把这个带内资料进行叠加,成为一道,这样至少可以保证在这个叠加带内无多次波成分。这个叠加带形似走廊,故通称为走廊叠加,叠加结果就是零井源距垂直地震剖面的最终成果——VSP地震道(或叫VSP-LOG道)。

三维地震勘探资料处理

1、二维处理所包括的主要内容,在三维地震勘探资料处理的流程中一般也是需要的。专门用于三维处理的三维偏移以及成果显示是流程的重要环节,其中包括三维速度分析、三维剩余静校正、三维叠加、宽线处理、三维偏移等方面。下面仅对三维处理中最重要的速度分析和偏移归位加以讨论。

2、其次,书中深入探讨了如何在高信噪比、高分辨率和高保真度的要求下,设计出合理的处理流程。这包括了数据预处理、噪声抑制、信号增强等步骤,旨在最大限度地提取出地震数据的有用信息,提高资料的可用性和解释性。

3、《三维地震资料微机解释性处理技术》是由程建远编著的专业著作,该书详细探讨了在石油地质领域中,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三维地震数据进行深入解析和处理的实用方法。该书的出版机构是中国的石油工业出版社,于2002年9月首次发行,标志着第一版的诞生。ISBN号码为7-5021-3946-X,可以作为该书的唯一识别码。

4、三维地震资料是以专门方式记录的,处理后是一个数据体。由此可以制作标准二维剖面和具体时间点的水平切片,从而作出区域时间切片图。另一种有效的显示方法是椅状投影。利用这类显示方法可更详细的了解地层构造和细微的局部构造。

5、三维资料的解释工作通常都是以人机交互解释工作站为工具,以垂直剖面和水平切片的解释为基础,以动态显示和三维显示的解释为辅进行的。 地震地质层位的确定 三维地震解释工作的第一步和二维解释一样,是利用钻井资料做人工合成记录,再与过井地震剖面对比来确定地震地质层位。